西港娱乐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669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2 14:29 来源: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穗文广旅函〔2025〕56号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669号建议答复的函

周满锋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管理的建议》(第20252669号)收悉。我市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区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广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200多年建城历史,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城市,是世界唯一持续2000多年从未间断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全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广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固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全面加强农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一、强化责任落实,健全保护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的城市之一,已建立起以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为主干,以《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办法》等地方规章和《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促进办法》《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精细化、全覆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为位于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驾护航。将古镇古村保护传承与利用列入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编制印发《广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明村、历史建筑等保护利用。

  二是构建责任明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一方面落实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市—区—街(镇)逐级签订《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文物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签订《保护责任书》,明确和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文物、规划、住建、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的直接责任等,构建起涵盖“市—区—街(镇)—保护责任人”的责任明晰、层层落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考核激励,激发各区各部门参与古村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市、区、镇三级联动机制。

  三是摸清家底。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形成《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报告》,系统梳理涉及农耕文化资源的有关古村落、古建筑,进一步增强古村、古镇、历史建筑等的保护意识。

  四是明确产权,落实责任。自2020年起积极推进“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农村历史文化建筑,可依申请进行确权登记并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对于1987年之前已经简称的历史文物建筑,将按照历史用地适用《解决我市公共服务设施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等政策推进确权。对于上述路径无法办理的历史文物建筑,将会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和材料收集,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二、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农村风貌

  一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印发《广州市乡村环境品质提升专项工作方案》,以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和绿化美化等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推动全市村庄从全域干净整洁向全域美丽宜居迭代升级,全市行政村公测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村庄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州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常态化运行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长效管护水平和质量,持续擦亮农村和美底色。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保障,探索社会资金投入。通过立法明确财政资金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补助办法》《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日常维护与修缮资金补助办法》明确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给予修缮补助。《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中明确设立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从2014年设立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来,市财政已累计安排5.15亿元用于文物保护项目、文物保护监督员经费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专项资金补助为纽带,抓住城市更新、片区改造等契机,探索社会资金投入,各方形成合力,推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三是优化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审批流程,加强技术指导。优化审批流程,提供免费技术咨询。市文物部门通过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建立完善“事前咨询+方案评审+中期检查+结项验收”全流程服务和管理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区住建部门、规划部门可向农村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免费提供修缮技术咨询与指导,市规划部门可免费提供加建、改建、扩建规划设计技术服务,确保高质量推进农村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升保护水平和意识。组织开展“广州市文物保护业务培训班”“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历史建筑修缮监管培训”等,面向各区局、镇街、保护责任人等主体,宣传贯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要点、修缮流程、补助政策等内容。

  三、创新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激发农村发展动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前提,活化利用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能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潜力。

  一是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为农村注入商业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部署,制定印发《广州市加快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出新出彩实施方案》,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建设,云山天地文商旅综合体等项目已开业运营,有风的迳下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已试营业。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点睛,推出重点文商旅融合项目。例如依托紫坭岛21个文物和岭南古建筑传统工匠村底蕴,推动紫坭岛争创5A景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借助城市更新和“百千万工程”推力,保护提升“蛎江涌头,半月古村”历史文化景观,以民生改善、文旅融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建设。

  二是依托农村文化遗产资源,供给优质文化服务。广州农村现有大量庙宇、祠堂等与宗族文化、民间信仰等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创新利用模式,多元化赋能,探索形成“政府统筹+专题博物馆”“政企注资+一体运营”“政府支持+社会力量”等模式,通过打造群众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开展历史文化、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供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引导群众自发对文化遗产进行管理和保护。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你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2025年6月30日

  (联系人:刘璐,联系电话:3892544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