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文广旅函〔2025〕46号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2410号提案答复的函
林欣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全民美学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建议》(第20252410号)收悉。我市高度重视,由我局会同市教育局认真研究办理,现就有关工作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多层次的美学教育体系,促进美育提质增效”方面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在义务教育阶段,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2024 年版)〉的通知》(粤教基函〔2024〕32号),实施办法明确要求,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校至少提供两个项目供学生学习。普通高中阶段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 年修订)的通知》(粤教基函〔2020〕23 号)的要求,艺术可与音乐、美术相互代替,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自主确定;必修学分课程建议安排在高一或高二开设,也可跨年级开设,高三仅开设选修课程。在保证学分的前提下,具体由各地市或学校确定,为学校开设多样化的艺术选修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是积极提升美育师资力量。扩容建优“N”个教师发展学校和工作室,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和《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方案》,评定2025—2027年广州市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94人,其中美育相关学科“三名工作室”5个,评定首批教师发展学校58所,推进市、区、校、工作室对教师发展的支撑力持续提升。继续做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三类四阶段”进阶式教师培训新体系,修订完善《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将音乐、美术等美育学科纳入薄弱学科强化培训管理范畴,进一步夯实美育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2020年以来,共遴选市级美育骨干教师81人。
三是加强美育设施建设。2024年1月,印发了《广州市普通高中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广州市初中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广州市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指南》,包含指导学校配置音乐教室、器乐排练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美学教育相关场室和仪器设备的内容。通过编制、出台以上教育装备配置指引文件,有效指导学校加强美育设施建设。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美育资源。广州市文化馆与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协同合作,深入打造“非遗在校园”优秀案例评选和展示活动,开展全市非遗在校园普查调研、校园巡展、专家研讨会和资源对接会,2023年至2024年评选出31个优秀案例学校,组织上千名师生在馆内开展25场课例展示,辐射市民游客超过5万人次,让优秀非遗美育资源进入更多校园、惠及更多学生。
二、关于“推动全民美育活动普及”方面
一是积极举办全民美育成果展演。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馆空间资源开展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承办中国文化馆年会、全国非遗品牌大会、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广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艺术展演、“情满大湾区”群众歌咏活动等全国全省重要活动,参与开展“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活动、穗群星·粤享四季展演、大家乐舞台等为市民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与荔湾区乐贤坊小学教育集团、广州市艺术中学、广州市少年宫合作开展美育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市民群众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提升全民美学素养。
二是举办多样化美育普及活动。广州市文化馆推出“金色华章山河颂——陈金章捐赠美术作品展”“经典与传承——羊城名家中堂书画展”“今又重阳·欢度国庆礼敬重阳书画展”等高品质展览,开展百姓学堂、国学系列、影视赏析、非遗课来了等形式多样的美育普及课程,同时推动“非遗+群文+旅游”的创造性深度融合,组织策划参赞天地岭南传统中医药非遗宣传展示季、粤剧文化推广季、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示季、仙工神品——岭南雕刻展示季等,以非遗展演、研学剧本游、讲座、体验课活动等丰富形式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美育体验,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美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三是推动美育进社区。通过广州市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向美而行”广州市公共文化产品配送、“繁星行动”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等“公共文化共同体”标杆项目平台,联动社会组织、机构等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艺术普及公益培训、展演、体验等活动,深入落实送文化入万家,提高全民美育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另一方面,推动全民美育助力社区建设与治理,广州市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馆“总分馆”制作用,开展广州市文化馆社会分馆和非遗展示馆特色分馆建设工作,2024年春阳台、天河湿地文化角、白云山光华医圣堂等优秀单位新增入选,促进区域美育资源统筹利用和互联互通,持续扩大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向群众的深度覆盖。开展“悦动花城·2024年广州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系列活动、“穗游记”花城市民空间漫步地图打卡活动等,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获得感。
三、关于“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美育发展”方面
一是加强文化馆与学校、教研院、少年宫等建立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州市文化馆以优质文化艺术活动为基点,与学校、青少年宫、少先队等组织开展动态合作,包括移动巡展“花城百花开——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市第二十六中、荔湾区青少年宫等、为海珠区少先队第二批校外实践教育特色打卡争章活动线路特别推出少先队专场体验活动“古韵新风”主题系列文化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美育体验,扩大馆校美育资源的辐射面。建设广州市农村少儿艺术培训基地、广州市外来工子女艺术培训基地,开展爱心少儿艺术基地品牌活动,着力研究构建学校艺术拓展课程,组织艺术专题讲座,开展书画展览活动,开设合唱、书法、美术公益课程,以馆校合作的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二是积极发挥文艺团体作用。持续推进“群星工程”建设,自2022年起开展全市“创演之星”“群艺之星”“传承之星”评选活动,205支队伍获选并受到扶持,积极打造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扶持、组织、推广、研究网络。三是创新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全市数字文化资源的采集、入库工作,2024年完成数字资源共4个专题、13场精品群文展演、近300个群众文艺精品作品纳入,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各门类,总时长约1316分钟,为市民群众提供远程美育教学、艺术资源共享等便捷服务。此外,以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本馆视频号为主要直播窗口,结合本馆各类精品惠民演出、讲座、群文赛事等活动,组织完成直录播活动55场次,线上惠民逾140万人次,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不断扩大美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关于“加强美育政策保障”方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2年3月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方案》,同年10月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制订《全民艺术普及慕课建设规范》《民间文艺团队孵化基地建设和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为推广和普及全民艺术提供了指引和规范。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优化合作机制。深化文化馆与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合作,优化美育共建、交流互鉴、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合作模式。计划举办“老广新潮,粤美非遗”广州职业院校非遗文创产品展、美育名师公益惠民课堂和各校特色专题系列活动等,积极推动与广州市内职校的美育共建与资源共享。二是注重馆研合作。加强与市内高校、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展开实践活动和研究出版,进一步建设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美育合作基地,积极联合科研力量共研美育课题。三是深入开发资源。挖掘利用展品资源、场馆空间、专业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打造“非遗+群文+旅游”的沉浸式实景剧本游等研学项目,探索“文化馆+非遗/生活美学/广府文化”等新的美育发展路径。
感谢你们对我市全民美学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西港娱乐(中国)官方网站
2025年6月19日
(联系人:张韵,联系电话:3892542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